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20:13:3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银发(2001)37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大连、青岛
、厦门、宁波市中心支行,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
《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进度要求是各单位必须按期完成的基本目标,有条件的单位应加快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实现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今后3年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基本目标和2001年联网联合工作任务,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执行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一)实施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以下统称“商业银行”)发行在国内使用的各类银行卡,必须严格执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银行卡磁条信息格式和使用规范》、《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等技术标准,并向全国银行卡办公室申请发卡行标识代码,以保证其在全国的唯一性。已加入国际信用卡组织的商业银行,可以继续使用相关国际组织提供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指定机构注册的发卡行标识代码,但必须向全国银行卡办公室登记备案,以保证其在国内跨行使用时的可识别性。
2.凡加入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的商业银行,其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和各项业务处理流程、操作规则等,必须符合《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银行IC卡密钥管理规范》和《银行卡联网联合业务规范》的要求。
3.各商业银行、城市中心布放销售点终端(POS)必须遵守《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POS)规范》,受理IC卡的终端,还必须同时遵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的终端标准。
(二)进度要求
1.今年年底前,各商业银行要按银行卡统一标准和规范完成本行银行卡处理系统的改造,做好受理“银联”标识卡的各项技术准备。
2.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各城市中心的交换系统的改造,应于今年10月1日前基本完成,并配合会员银行做好各项系统联调工作,年底前实现“银联”标识卡的交易信息跨行转接。
3.各商业银行和采用POS集中管理方式的城市中心,要结合本行(中心)业务处理系统改造进度,抓紧进行ATM、POS等终端机具的改造,并力争在2002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务。今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各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和深圳、大连、厦门、青岛、宁波等城市的改造任务。今年二季度起,各商业银行(中心)新布放的ATM、POS等终端机具应符合统一标准和规范要求,避免再次改造。
二、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银联”标识
(一)实施目标
1.各商业银行发行的在国内跨行通用的银行卡必须在卡正面指定位置印刷统一的“银联”标识,限国内通用的人民币贷记卡还应同时在指定位置加贴“银联”专用防伪标志。但仅限一定区域或特定用途的专用卡,不得使用“银联”标识。
2.加入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的ATM、POS等终端机具,必须能够受理带有“银联”标识的各类银行卡,加贴“银联”标识。
3.凡印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发卡银行必须按照统一业务规范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跨地区、跨银行通用服务。
(二)进度要求
1.各商业银行要从今年开始,统筹安排各种不符合统一标准和“银联”标识使用要求的银行卡的更换工作,并于200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04年起,各行发行的各类没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不能用于异地或跨行使用。
2.各国有商业银行今年年底前要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等五个城市推出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并结合各行终端受理机具的改造进度,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股份制及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也要争取于年内在上述城市推出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
三、基本实现全国银行卡跨行联网通用
(一)实施目标
1.在我国境内开办银行卡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入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实现本行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与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的联网运行。
2.加入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的商业银行,必须按《银行卡联网联合业务规范》的要求全面开放各项必备功能。
3.加入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的商业银行和城市中心的ATM、POS等终端受理机具,必须向所有其他入网银行开放。
(二)进度要求
1.已经实现与总中心联网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扩大联网范围、联网卡种,把全面开放发卡和受理业务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4月底以前,全面放开各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和深圳、大连、厦门、青岛、宁波等城市的发卡行业务,并积极创造条件,分批开放受理行业务,年底前全面开放这些城市的受理行业务,实现主要银行卡种的联网通用;同时要加强本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尚未实现与总中心联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要抓紧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年底前一并完成联网并开放各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和深圳、大连、厦门、青岛、宁波等城市的发卡行和受理行的各项基本业务。
3.已开办银行卡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可以通过所在地城市中心或通过委托全国性商业银行代理方式加入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暂不组织这些机构另建行业交换网络系统。
四、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与责任
(一)人民银行要组织有关方面在2000年工作的基础上,3月底以前完成《银行卡联网联合业务规范》、《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POS)规范》和“银联”标识的制定、颁布工作。
(二)各商业银行要指定一名行领导全面负责实施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施银行卡联网,并在技术和业务部门各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组织落实,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3月底以前报人民银行备案。各银行要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本行的银行卡联网工作,认真组织制定业务处理系统、卡片和ATM、POS等终端机具改造方案、联网联合业务处理方案及有关业务管理规定,切实保障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从五月份起,各商业银行要于月初5日内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上报人民银行。
(三)全国银行卡总中心和各城市中心要在3月底以前完成系统改造工作计划,报全国银行卡办公室备案。实行POS集中管理的要上报终端改造计划;全国银行卡总中心要对各银行的联网工作积极配合、主动沟通,按月汇总上报联网进度和交易情况。
(四)从4月份开始,要在银行卡总中心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济南、沈阳等城市中心设立投诉电话。投诉电话要向社会公布,并由全国和各地银行卡办公室负责处理投诉中有关联网联合的协调问题。
(五)人民银行总行要从4月份开始,按照各商业银行、全国银行卡总中心和各城市中心上报的工作计划,按季分月检查落实,并向各行通报情况。同时,着手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不定期地在《金融时报》等媒体上公布各商业银行联网联合工作进展情况,以加强舆论监督。


2001年2月19日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舟政发(201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舟山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舟山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渔港建设与发展,加强渔港管理,维护渔港的安全与生产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私人的合法财产,保护人身和其它权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渔港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应当遵循安全、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 市海洋与渔业局是全市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各县(区)海洋与渔业局是本行政区域内渔港建设和渔港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

市、县(区)渔港监督机构是渔港及渔港内船舶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渔港监督部门应当在一级及以上的渔港设立监督检查机构。

公安、安监、交通、质监、工商、海事等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协同做好渔港和渔港内船舶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将渔港建设、渔港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相应的财政资金,加强渔港建设,加强渔港管理和维护,加强渔港和渔港内渔业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发挥渔港功能,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第六条 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建设、经营渔港。



第二章 渔港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渔港布局规划和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渔港建设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县海洋与渔业局会同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县发改局等有关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渔港布局规划和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县渔港建设规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备案。

城市、县渔港建设规划经批准后,报省发改委、省海洋渔业局备案。

第八条 城市、县渔港建设规划应当确定每座渔港的陆域、水域范围,并在渔港建设规划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渔港的陆域、水域范围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更。

第九条 渔港陆域、水域范围的变动,应征求规划、交通、国土、水利、海事、港航等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 因建设需要占用渔港陆域、水域和渔港设施的,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应经市海洋与渔业局审核,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渔港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渔港建设规划,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渔港范围内新建码头,需要在征得各县(区)海洋与渔业局同意后,按港口建设管理规定报批。

第十二条 渔港水工设施建设项目完工后,经交工验收合格,方可投入试运营。

渔港安全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渔港所在地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落实与渔港相配套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工作。



第三章 渔港管理

第十四条 渔港所在地县(区)海洋与渔业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渔港管理章程,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除渔港设施维修保养和渔港内的修造船厂生产作业外,其它单位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在渔港内从事电焊、风割等明火作业,不得从事船舶除锈、清油污等可能污染环境的作业。

第十六条 禁止向渔港水域内倾倒淤泥、垃圾,禁止排放油类、含油混合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第十七条 不得在渔港内进行可能危及渔港安全的采掘、爆破等活动,因工程建设等确需进行的,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估,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报渔港所在地县(区)海洋与渔业局批准。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渔港附近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或者其他活动,可能导致港区淤浅、水文变化或者危及渔港安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渔港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疏浚渔港港池,防止淤积。



第四章 渔港经营

第二十条 渔港经营是指在渔港范围内从事渔港码头和其它渔港设施的经营以及渔获物和渔需物资装卸、驳运、仓储等经营。

第二十一条 县(区)以上人民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建设的渔港,渔港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经营权转移等形式依法确认经营主体。经营权转移前,渔港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渔港正常运行。

第二十二条 以社会资金投资为主建设的渔港,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投资人依法享有使用权和经营权。

第二十三条 渔港经营权有争议的,协商解决,解决不成的,由县(区)人民政府处理。

在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渔港使用现状,不得损坏渔港设施。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海洋与渔业局应依法建立渔港经营者档案,明确渔港经营者的职责和义务,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办法。

渔港经营者依法发生变更的,由原渔港经营者和新渔港经营者向县(区)海洋与渔业局确认变更手续。

第二十五条 渔港经营者应当负责渔港的养护、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等日常工作,确保渔港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二十六条 渔港经营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作业的相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渔港经营者应当建立与渔港功能和规模相适应的消防组织、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

第二十七条 渔港经营收费应当遵守《价格法》和国家现行渔港经营收费的有关规定。

确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后,应当在其经营场所公布,未公布的不得实施。

第二十八条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政府出资建设渔港的财政投入,将渔港经营的政府收益部分主要用于渔港的建设、维护和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渔港是指专门为渔业生产服务、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补充渔需物资等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湾,包括综合性港口中渔业专用码头、渔业专用的水域和渔船专用的锚地等。

第三十条 申请列入部、省渔港建设规划的渔港建设项目按照其他相应程序申报。

第三十一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渔港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制定渔港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每座渔港的经营者和经营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 市、县(区)海洋与渔业局应当建立渔港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并将每座渔港的考核结果作为渔港财政补助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

 

关于国有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煤炭工业部


关于国有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煤炭工业部

1993/06/24

煤办字第142号



  

  为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确保煤炭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现对国有煤矿作如下规定:

  一、国有煤矿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指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以下同)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矿务局局长、矿长必须定期主持研究“一通三防”工作(矿务局每季度至少一次,矿每月至少一次),并保证这一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局、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一通三防”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各局、矿副职对其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各采掘区(队)长对所辖区内“一通三防”工作全面负责。安监局长及驻矿安全监察处(站)长负责对防止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要确保矿井通风系统良好,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稳定,风量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通风系统不合理或风量不足的要停产整顿。局部通风设施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严禁随意停开局扇和不按标准安装、维护风筒。严格矿井瓦斯管理和检查制度,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配齐瓦斯检查人员。瓦斯检查员配备不足的由矿长负责,瓦斯检查出现空班漏检或弄虚作假由通风区(队)长负责。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掘进工作面高顶瓦斯积聚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凡因未制定措施而引起瓦斯煤尘事故的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措施执行不力而发生事故,由分管矿长和采掘区(队)长负责。

  三、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和瓦斯涌出异常区内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按高瓦斯采掘工作管理,由各矿制订具体标准、管理办法和编制安全措施报矿务局审批。

  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两闭锁:风电、瓦斯电闭锁)和完善掘进系列化装备。

  四、高、突矿井要建立矿井安全监测系统。高、突矿井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高低浓度瓦斯探头;掘进工作面迎头必须按规定悬挂瓦斯断电仪探头和便携式瓦检仪。购置装备的资金由局、矿长负责;装备安设和维修由通风科(区)长负责:瓦斯监测仪器的日常使用管理由采掘区(队)长负责。

  矿井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监测队伍,负责从事日常仪器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所有监测仪器的维修费用,必须予以保证。

  五、高、突矿井的放炮员必须配备便携式瓦检仪或报警矿灯。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制和“三人连锁放炮”(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制。每个炮眼必须按规定使用水炮泥和充填炮泥。

  六、要切实加强瓦斯排放、巷道贯通和盲巷管理工作。排放瓦斯和巷道贯通要认真编制安全措施并执行有关规定。所有井下盲巷和临时停风地点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密闭和栅栏,定期检测瓦斯和氧气浓度,并严禁任何人员违章进入。

  七、切实加强防突工作。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局、矿都要明确负责防突工作的部门,配齐人员,确保日常防突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预测预报(有条件的要进行预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要加强瓦斯地质工作,探清地质构造,严防岩巷掘进误穿突出煤层。突出严重煤层的顶底板岩巷掘进要采用先进可靠的防突构造探测仪进行先探后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面,严禁使用风镐落煤。

  防突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装备由局、矿长负责。制定“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由局、矿总工程师负责,落实由分管采掘的副局、矿长负责。

  八、高突矿井的局、矿长要认真抓好瓦斯抽放工作。抽放矿井都要切实贯彻“多钻孔、严封闭、综合抽”的九字方针,采用高效全液压钻机,提高打钻效率,增加瓦斯抽放量。瓦斯抽放工作必须有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抽放量要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搞好采、掘、抽的衔接平衡。

  九、要加强矿井防火和电气设备管理,坚决消灭引爆火源。要严格井下明火作业的审批手续,特别是井下胶带运输机的防火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要严格把关。

  井下检修电器必须先检查瓦斯,并严禁带电作业。井下流动电钳工要配备便携式瓦检仪或报警矿灯。

  十、要认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采掘工作面及各生产环节必须实现湿式作业,按规定实行煤体注水,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消除煤尘堆积和飞扬。凡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必须按规定设置隔爆设施。

  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定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今后凡发生重大瓦斯煤尘事故,将按照本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