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17 05:55: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09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国家旅游局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 家 旅 游 局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 35 号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7月29日国家旅游局第9次局长办公会议、2010年11月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国 家 旅 游 局 局 长:邵琪伟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旅行社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旅行社,应当依照《旅行社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本办法所称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指以旅行社因其组织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和受其委派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导游或者领队人员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第三条 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旅行社和承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投  保

  第四条 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应当包括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中依法对旅游者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和依法对受旅行社委派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导游或者领队人员的人身伤亡承担的赔偿责任。
  具体包括下列情形:
  (一)因旅行社疏忽或过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
  (二)因发生意外事故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
  (三)国家旅游局会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进行管理。
  第六条 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费率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并与旅行社经营风险相匹配。
  第七条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应当与保险公司依法订立书面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以下简称保险合同)。
  第八条 旅行社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双方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告知和说明义务。
  第九条 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强制旅行社投保其他商业保险。
  第十条 保险合同成立后,旅行社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向旅行社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同时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
  第十一条 保险合同成立后,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的情形外,保险公司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二条 保险合同成立后,旅行社要解除保险合同的,应当同时订立新的保险合同,并书面通知所在地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但因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或注销而解除合同的除外。
  第十三条 保险合同解除的,保险公司应当收回保险单,并书面通知旅行社所在地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旅行社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业务经营范围等重要事项变更时,应当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必要时应当依法办理保险合同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间为1年。
  第十六条 旅行社应当在保险合同期满前及时续保。
  第十七条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可以依法自主投保,也可以有组织统一投保。

第三章 赔  偿

  第十八条 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中发生本办法第四条所列情形的,保险公司依法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在旅行社责任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责任限额可以根据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经营规模、风险管控能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行社自身需要,由旅行社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但每人人身伤亡责任限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
  第十九条 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中发生保险事故,旅行社或者受害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通知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应当及时告知具体的赔偿程序等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旅行社按照保险合同请求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时,应当向保险公司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旅行社补充提供。
  旅行社对旅游者、导游或者领队人员应负的赔偿责任确定的,根据旅行社的请求,保险公司应当直接向受害的旅游者、导游或者领队人员赔偿保险金。旅行社怠于请求的,受害的旅游者、导游或者领队人员有权就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保险金。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收到赔偿保险金的请求和相关证明、资料后,应当及时做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保险公司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旅行社以及受害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旅行社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
  第二十二条 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先行赔偿保险金用于支付抢救费用的,保险公司在接到旅行社或者受害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通知后,经核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可以在责任限额内先向医疗机构支付必要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 因第三者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公司自直接赔偿保险金或者先行支付抢救费用之日起,在赔偿、支付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旅行社以及受害的旅游者、导游或者领队人员应当向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与保险公司对赔偿有争议的,可以按照双方的约定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对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保险公司开展旅行社责任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的规定,旅行社解除保险合同但未同时订立新的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期满前未及时续保,或者人身伤亡责任限额低于20万元人民币的,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旅行社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经营旅行社责任保险,违反有关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规定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拒绝或者妨碍依法检查监督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和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国家旅游局2001年5月15日发布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同时废止。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0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05年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2006年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审查并根据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的自治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意自治区副主席、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穆虹《关于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会议同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审查报告中为完成自治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各项建议。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海沧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厦海政〔2005〕66号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海沧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区直各办、局,各镇(场),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厦门市海沧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我区被征地人员的老年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快我区“三新”建设的重要举措。各有关单位务必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确保我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推进。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一日



厦门市海沧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我区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加快推进我区“三新”建设步伐,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和《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本着“政府推动、政策引导,集体扶持、个人参保、财政补贴”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符合参保年龄的以下人员:

  (一)经海沧区人民政府批准“村改居”的居民(原村委会村民);

  (二)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全部或60%以上被征用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的村民;

  (三)由于土地被征用的“农转非”居民。

  上述人员以下统称被征地人员。

  第三条 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管理和运作。

  第四条 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村(居)委会(或小组)为单位,已被征地人员以自愿参保为主,新被征地人员应当参保,并按规定缴费,享受相应待遇。

  (二)同一个村(居)委会(或小组),可根据各自实际,在统一集体补贴金额的基础上,由个人自愿选择不同参保档次,鼓励选择高标准缴费并享受高标准待遇。每一个被征地人员只能享受一份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

  (三)实行低门槛准入,多种档次选择。

  (四)被征地人员和村集体的缴费分担比例,根据各自实际,经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审议确定,报镇政府(街道办)批准。

  第五条 被征地人员参保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村(居)委会(或小组)汇总初审公示,经所在镇政府(街道办)审核后,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

  第二章 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

  第六条 对不同年龄被征地人员参保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

  (一)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以上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按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男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10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缴纳8-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男年满18周岁不满45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4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待就业后参加社保,也可按从事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

  第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缴费基数的11%,一次性记入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余缴费部分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第八条 参保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照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下称“参照退休年龄”),且按规定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被征地人员,当月办理退养手续,从次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给养老金。参保时尚未达到上述参照退休年龄的被征地人员,待其达到参照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年限满15年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和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九条 被征地人员的月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特区补贴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办法为:

  (一)按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100%的标准为基数缴费的:

  基础养老金=退养时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特区补贴=30元。

  (二)按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的:

  基础养老金=退养时全市最低工资标准×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特区补贴=30元。

  第十条 一次性缴费的被征地人员就业后,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其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依法为其缴纳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被征地人员参保后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与被征地时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合并计算。从事自由职业的,可按规定参加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理个人缴费。

  第十一条 达到参照退休年龄时缴费不满15年的,经本人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可按月继续缴费至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申请继续缴费的,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金额一次性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二条 被征地人员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前出国(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被征地人员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后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尚存余额一次性支付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

  第三章 缴费资金的筹集

  第十三条 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其中个人缴交部分,先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劳力安置补助费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缴交;集体承担部分,从所在村(居)委会(或小组)的土地补偿费、集体积累(包括盘活集体资产)和其它集体收入中列支。

  第十四条 对部分土地已被征用,但尚未实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经济组织及尚未达到参保年龄的被征地人员,其征地补偿费应按一定比例,由镇(街)和村(居)共同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储备金制度。

  第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参保对象一次性缴纳15年、且缴费基数达到或者超过本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标准的,由区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镇(街)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另行制定补贴办法,报区政府同意后施行。

  第十六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条件的参保对象,在2006年6月30日之前参保的,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2000元补贴;2006年7月1日之后参保的,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0000元补贴。

  尚未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参保条件的,待符合参保条件半年内参保的,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2000元补贴;半年后参保的,区财政一次性给予10000元补贴。

  第十七条 国有农场职工被征地后,已参保人员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执行,新参保人员适用本《办法》的规定。

  第十八条 经区民政局审定的低保对象达到参保条件后参保的除给予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补贴外,区财政再一次性增加3000元补贴。

  第十九条 以上补贴标准和时效如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第四章 与其它养老保险的衔接

  第二十条 征地或“村改居”前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被征地人员,其原向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缴纳的保险费,可选择按参加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时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比例折算为缴费年限,与一次性缴纳的年限合并计算,并按有关规定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之间进行划解。不愿折算缴费年限的,仍按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已按市政府有关规定以“低标准”参保的国有农场职工被征地后,改按《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标准缴费。原来按照“低标准”缴费的年限,按规定补缴统筹基金的差额部分后,可与按照《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标准缴费的年限合并计算。

  第五章 职责分工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是全市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积极稳妥”的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平稳实施。

  第二十三条 区农林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全面实施;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下属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等业务经办工作;区地税局负责参保手续办理、参保人员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等业务经办工作;区建设局负责做好土地征用情况的统计核算工作;区公安分局负责做好参保人员的户籍、年龄确认工作;镇政府和各村(居)委会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组织落实具体人员参保和业务承办等工作。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12月10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