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02 09:50: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0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政办发〔2008〕8号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八年一月八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
考核办法



为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促进规范化管理,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应急管理工作考核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督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二、考核的依据和目的
  考核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新政发〔2005〕77号)、《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新政办发〔2007〕221号)、《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新政办发〔2007〕227号)、《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新政办发〔2007〕228号)等。
  考核目的:强化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责任意识,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强化应急联动机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各级政府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考核的范围和对象
  考核范围是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中央驻疆有关单位等。
四、考核方法和主要内容
  自治区对各地州市,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中央驻疆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抽查地州市的部分县(市、区)。考核采取计分制,各地各部门(单位)基础分为100分,分项目逐项计分,根据单项工作完成情况计算相应分数,最后按实际分数进行排序。考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方面的情况
  是否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明确或成立各类专项指挥部,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延伸到县(市、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社区,基层机关、社会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最基层的单元,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网络体系;是否组建各类专家咨询库,为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二)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方面的情况
  是否制订和完善各级各类预案,积极推动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形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是否注重预案的操作性,积极组织演练,强化联动机制,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是否及时总结应急演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应急救援效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三)推进自治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报送、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方面工作的情况
  是否统筹规划建设综合(专业)应急系统,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应急平台体系,横向与各专业部门相联,纵向与上一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地州市级应急平台中的信息报告和预警功能,能否通过公用通信网络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延伸。专业部门是否能加强对各类灾害的预测预报,及时向有关地方、部门、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
  是否按规定的时限和级别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各地和各重点部门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日报制,注重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效果,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是否按要求及时续报相关信息,确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是否能及时启动各类预案,积极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处置中决策正确、流程顺畅、协调有力,未发生次生衍生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做好总结评估工作,积累有益的经验教训。
(四)做好应急资源储备,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
  是否开展包括人、财、物等方面情况的各类应急资源的普查,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
  是否建立了与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的长效联系机制;是否加强了公安、消防、地震、矿山、卫生医疗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并在编制、装备、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是否组建以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为主,吸收有关专家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装备;是否加强了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综合救援队伍的训练;是否建立了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是否有专兼职救援队伍并建立互助联动机制。
(五)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的情况
  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做好风险隐患调查、登记、风险评估、检查、监控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加强重大隐患的动态管理。
  是否结合人口密度和各地易发公共事件,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并逐步完善水、电、通信、卫生、消防、广播等设施建设,使应急避难场所成为人民群众可靠的生命保障地。
(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培训,面向公众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情况
  是否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借助相关行业部门,积极组织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干部、政府新闻发言人、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是否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利用宣传日、宣传周,面向公众广泛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应急管理知识和紧急情况下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的常识教育,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是否把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方面的情况
  是否能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自治区应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要求,不断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机制,积极建立完善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按时上报各类数据,形成应急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各地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否结合基层司法、农机、水利、城建等“七站八所”职能发挥,结合社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司法警务等“六站一室”建设,使应急管理有机融入到基层综合治理、卫生防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工作中。
五、考核奖惩
  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工作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作为衡量同级政府和部门是否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的依据。
  参加考核的各地州市和相关部门(单位),根据考核实际得分,分地州市和相关部门(单位)从高到低排序,奖优罚劣。对应急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通报表彰,对应急管理工作完成不好的通报批评,被通报批评的单位要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写出检查,并拿出整改意见。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领导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考核的组织和领导
  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工作在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牵头协调和组织各地州市、相关部门组成检查考核小组,每年11-12月份开展考核工作,各地州市、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提前组织做好本级考核。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安排,每年抽考不同内容,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以当年通知为准。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可视情况组织交叉考核。
  各地各部门要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积极争先创优,努力提升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构建和谐新疆。


住宅和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征地劳动力安置暂行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住宅和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征地劳动力安置暂行办法
上海市政府



为加快本市住宅和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积极稳妥地安置好征地农民,特制定住宅和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征地劳动力安置暂行办法。
一、已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安置对象,原则上不再另行安置,继续留企业工作,可以享受县属集体待遇,本人工龄自进企业之日起连续计算。
二、具备固定资产原值超过200万元,职工总数超过80人及年人均净利在2000元以上三个条件的村办企业中的安置对象,比照乡、镇企业办法处理。
三、已被国营、城镇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录用为劳动合同制工和临时工的安置对象,可就地转为该单位职工。
已在城乡工农联营企业工作的安置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可就地转为工方正式职工,也可参照乡镇企业办法处理。
所需招工指标由市劳动部门有计划地核拨所在单位,工龄可自进入该单位之日起连续计算。
四、凡符合征地养老条件的安置对象,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进征地养老人员管理和生活费发放办法问题的通知》(沪府办〔1990〕68号文)规定,给予养老安置。对少数病、弱、残和家务牵累较重而自愿提前养老的人员,允许将养老年龄提前五岁,经县劳动局批准
后,享受养老待遇。
五、对少数有一定生产技能和专长的安置对象,由本人申请,乡政府审核同意,经办理公证手续并向县劳动局备案后,可自谋出路,一次性发给一定数量的安置费,国家和集体不再负责安置。
六、上述以外的安置对象,由市劳动局、市经委、市政府财贸办、市建委等部门多渠道地进行安置:
1.市劳动局应在每年度全市招工计划中优先安排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安置对象,经职业培训后,定向安排就业。
2.新开发的居住区商业网点由财贸系统按每150平方米建筑面积吸收一个征地农民劳动力的比例安排征地农民。
3.工业部门应积极扶持征地所在县乡搞好工业项目扩散、开发,扩大征地农民劳动力就业门路。市经委要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有关单位,进行平衡和考核。
4.由被征地单位申请,经过批准,可根据规划许可留出一定比例的土地给乡、村合作经济组织使用,使他们在失去耕地后从事第三产业,继续生存和发展。除按土劳比核定的劳动力市里不再负责安置外,申请单位还应承担每亩地2~5个劳动力的安排任务。
5.由安置对象所在部门组织劳动服务队,长期从事住宅、市政建设等劳务工作。
七、由市有关系统和部门安置的对象,应在征地同时明确定向和定量。对一时无法到位的,由县、乡安排临时工作或发给基本生活费进行过渡,直至正式安置为止。其工龄自征地之日起计算。
八、凡征地安置对象一律按行政区划就地办理农转非手续。征地单位应按规定一次性支付劳动力安置费和养老费给安置单位。由乡、村企业安排劳动力的安置费,应主要用于安置对象享受县属大集体待遇后增加的支出以及待业保险,其管理办法由县制定。进行过渡性安置的劳动力安置
费,由所在县(区)劳动局暂时寄存,今后在劳动力正式安置后结算给接受单位。
九、为支持、鼓励乡村企业安置住宅和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征地劳动力,凡安置劳动力总数超过该企业总人员数60%的,该企业可被视作新办乡镇企业,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享受减免所得税一至二年的优惠。被安置在乡村企业的人员,可享受县属城镇集体农民征地工的工资待遇,企
业可在税前按实列支。
十、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住宅统一征地和经市政府批准的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征地。暂行办法未尽事宜,另行制订实施细则。



1991年6月29日

印发河源市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政府


河府〔2005〕113号


印发河源市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河源市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十三日



河源市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管理,确保我市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广东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土地、规划、建设、河道和市容管理的决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区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设自用住宅及其附属设施,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市区村民,是指市区内具有本地农村户口或因征地转为城镇户口但仍承包本村集体耕地的居民和回乡落户的复退军人。

  第三条 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部门是市区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

  第四条 市区村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节省用地、方便生产、保护耕地的原则,村民建房用地在下列范围内安排:

  (一)市政府已批准的村民保留点内的空闲地、旧宅基地;

  (二)市政府已批准的拆迁安置用地;

  (三)市政府已批准并已实施的留用生产发展用地中的村民建房用地(下称留用村民建房用地)。留用村民建房用地只能建设多层公寓,不得分地到户建单家独户住宅。未确定村民保留点和拆迁安置点的偏远自然村,在不影响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农房改造的有关规定做好规划,经市规划建设局批准后,安排村民建房用地。

  第五条 村民申请建房用地,申请人必须是本村自然分户的成年人户主,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无独立成套住房的;

  (二)现有住房未达到用地面积4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6平方米的;

  (三)现有住房属于泥砖结构,申请新的建房用地后同意将旧宅基地退还集体的。

  第六条 市区范围内有关镇、场、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统一规划、正确引导、合理发展、逐步改造、完善设施、提高质量”的原则,编制村民保留点改造详细规划和留用村民建房用地详细规划,经市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村民建房必须严格按照已审批的详细规划实施,并服从规划建设管理。

  第七条 村民申请建房用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二)出卖、出租、赠与原集体安排的宅基地建设的房屋,或将住宅改作其他用途后再申请新的宅基地的;

  (三)已拆迁安置,住房面积已达到本规定第五条第(二)项所列标准的;

  (四)原旧房屋可以拆旧建新的;

  (五)原已批准建房用地可分宗建设的;

  (六)危及邻户和公共安全,影响邻户通风采光和公共利益的。

  第八条 村民建房用地和建筑面积实行定额控制:

  (一)在保留点内建设住宅的,每户用地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

  (二)在留用村民建房用地上建多层公寓的,每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50平方米左右,人均不超过40平方米;

  (三)在偏远自然村建房的,每户用地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

  第九条 村民建房供地和建设办法:

  (一)村民保留点和留用村民建房用地由村委会根据保留点改造规划和村民建房用地详细规划,对原土地使用权进行收回或调整,涉及农地转用手续的,报市国土资源局办理。村民保留点和村民建房用地由村委会统一开发、统一配套,其有关费用可列入土地成本,申请用地人需支付有关成本和费用;

  (二)在村民保留点和偏远自然村建房的,可由申请人户主申报用地和规划建设手续;

  (三)在留用地村民建房用地建房的,可由村委会统一申报用地和规划建设手续,统一建设分房到户,也可由申请户主联户申报用地和规划建设手续,统一建设办证到户。

  第十条 市区村民建房用地和规划建设申报程序:

  (一)申请。

  1.由申报人提出申请,如实填写《河源市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呈批表》,经所在村委会和镇(场、街道办事处)提出初审意见后,到所在地规划所办理审核手续。

  2.规划所会同所在地国土所根据保留点改造规划和村民建房用地详细规划,确定用地红线和用地初审意见,报源城规划分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设计要点;没有详细规划的,由规划所受理初审后,报市规划建设局审批,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筑设计要点。

  3.申报人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河源市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呈批表》送所在地国土所,由国土所报市国土资源局办理用地批准手续,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

  (二)报建。

  1.申报人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设计要点、《国有土地使用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建筑设计,带建筑设计图纸、《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到所在地规划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申报人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纸,与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按建设工程项目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到市、区建设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督登记手续。在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后,向所在地规划所申请建筑放线,施工建设。

  (三)验收。

  工程完工后,申报人应在半年内向所在地规划所提出规划和施工验收申请,规划所会同市、区建设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和施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领取《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和《竣工验收证明书》,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地产权证。

  村民在留用建房用地建设多层公寓楼的,由村委会统一或由户主联户按本规定的上述申报程序办理用地和规划建设申报手续。

  拆迁安置户按拆迁安置的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和规划建设申报手续。

  村委会应将村民建房用地和申报结果向村民公示。

  第十一条 村民建房用地、规划建设报建和领取产权证书所涉及的市级行政收费项目按标准的50%计收。

  第十二条 村民建房不得影响邻户通风、采光和社区排水、交通和消防。凡涉及到邻里关系和纠纷的,在确定用地红线时应由村委会协调处理好相关问题。在旧房改造拆除旧房屋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禁止不文明施工。凡危及邻户安全,造成人、财、物损失的,由建设户主负责赔偿;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三条 村民因生产和生活需要临时占用土地或临时搭建简易建筑的,须经村委会同意后,报规划建设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划定位置和面积,办理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手续。当城市建设需要时,临时建筑应按审批的约定无条件自行拆除。

  第十四条 市区各镇、场、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应协助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部门做好辖区内村民建房用地和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村民违法占地,不报自建或不按规划批准的要求进行建设的,由源城区土地规划管理大队负责监管,由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负责依法查处,镇、场、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应积极配合。

  第十五条 村委会负责村民保留点和留用村民建房用地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保留点改造、留用村民建房用地的开发、建设工作在镇、场、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由村委会具体负责。

  第十六条 未经批准或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国有或集体土地建房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非法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村民建房用地的,按《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不按法定程序和规定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擅自动工进行建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或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办理村民建房用地和规划建设审批手续过程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按有关法纪严肃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原《河源市城市规划区内村民建房用地和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河府〔1997〕71号)和《河源市区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规定》(河府〔2001〕1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