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论电子合同当事人的确认及缔约能力/谢波

时间:2024-06-29 08:59:5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8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电子合同当事人的确认及缔约能力

谢 波

【摘要】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应如何确定电子合同的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缔结的合同是否有效?本问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合同,合同当事人,缔约能力

在订立传统合同的过程中,合同双方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对方当事人的相关情况并确定合同当事人,但在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活动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入网络惟一的限制是技术和设备,不受任何社会身份的限制,从而造成网络社会主体的复杂性[1]。这就使得当事人不可能象在传统交易条件下那样对相对人进行考察以判定其真实身份。这也可能导致无权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等情况的发生。鉴于此,采用电子签名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但由于电子签名往往与复杂的认证机制联系在一起,而且其中又涉及不断变化的电子信息技术,所以这一问题并未因电子签名的出现而得到很好地解决。

由于任何合同都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基础,并以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因此行为人就必须具备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即是说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要件在学理上又被称为有行为能力原则或主体合格原则。[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并将其分为三类: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国《合同法》第9条也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以上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显然不具有缔约资格;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缔约,但是只能进行与之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具有完整的缔约能力。与传统合同一样,电子合同的当事人在缔约时不仅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且还要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这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在传统的面对面交易中,当事人一方往往仅凭直观感觉就能判断,他的交易相对方是未成年人还是精神失常者。[3]然而,在电子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当事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确认具有相当的难度。那么,对于不具有完全缔约能力的人,其所缔结的合同是否有效呢?对此,法律界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因此,有学者对网络交易中当事人行为能力之理论基础提出了质疑,认为应当重新思考。[4]在实践中,通常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有关当事人在交易前要求对方提交其真实的个人资料并声明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但上述资料在法律上有何效力,传统合同法对此并没有相关规定。也有学者认为,在电子交易中应抛弃“行为能力原则”,而直接以经过要约与承诺阶段,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作为判断电子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

笔者认为,彻底抛弃行为能力原则无法保证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性,因而不利于保护合同缔约人的利益,但在一方当事人提交虚假个人资料的情况下,若对方当事人出于对该资料的合理信赖而与之签订了合同,则应承认此合同的合法效力。当然,鉴于电子交易的特殊性,对这类问题仍应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理论研究。

【作者介绍】谢波,毕业于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方向)专业,获管理学学士。现就读于云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E-mail: xbylgt@yahoo.com.cn 。

【参考资料】
[1] 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0-41页。
[2] 王利明、崔建远著:《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0页。
[3] 郭卫华等著:《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页。
[4] 万以娴著:《论电子商务之法律问题——以网络交易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

财预[2013]53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财预〔2012〕396号)有关要求,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规范和加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高绩效评价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我们制定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现予以印发。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此次印发的共性指标体系为参考性的框架模式,主要用于在设置具体共性指标时的指导和参考,并需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不断予以完善。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既要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以《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为参考,在其中灵活选取最能体现绩效评价对象特征的共性指标,也要针对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特点,另行设计具体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同时,赋予各类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权重分值,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从而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特此通知。

  附件:1.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2.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3.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财 政 部

  2013年4月21日



附件下载:

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xls

http://ys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guizhang/201305/P020130516397178058696.xls

锦州市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试行办法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政府


2007年锦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


2007年08月09日 字体: 大 中 小

  《锦州市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试行办法》已经2007年7月3日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刘志强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
    
         锦州市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强化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意识,规范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管理和使用,保证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下简称风险抵押金),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以其法人或合伙人名义将本企业资金专户存储,用于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

  第四条 风险抵押金实行分级管理,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分别负责本级风险抵押金的管理。

  第五条 根据高危行业的不同,风险抵押金按照下列标准存储:

  (一)非煤矿山:井工矿山存储5万元;露天矿山存储3万元;尾矿库存储5万元;油品管道输送存储5万元;地质勘探存储5万元。

  (二)烟花爆竹: 批发企业按上年实际销售收入存储,其中,300万元以下的,存储5万元;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存储8万元。零售企业每户存储2万元。新设立的批发企业存储标准不低于5万元。

  (三)危险化学品:

  1.生产单位按上年实际销售收入存储,其中,500万元以下的,存储2万元;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1000万元以下的,存储4万元;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的,存储8万元;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1亿元以下的,存储15万元;1亿元以上(含1亿元)10亿元以下的,存储20万元;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20亿元以下的,存储50万元;20亿元以上(含20亿元)50亿元以下的,存储100万元;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100亿元以下的,存储200万元;100亿元以上(含100亿元)200亿元以下的,存储400万元;200亿元以上(含200亿元)的,存储500万元。新设立的生产单位存储标准不低于5万元。

  2.经营单位按上年实际销售收入存储,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存储2万元;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存储3万元;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1000万元以下的,存储4万元;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3000万元以下的,存储5万元;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的,存储6万元;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存储10万元。新设立的经营单位存储标准不低于2万元。

  3.储存、使用单位按储存数量存储,其中,5吨以下的,存储5万元;5吨以上(含5吨)20吨以下的,存储8万元;20吨以上(含20吨)50吨以下的,存储10万元;50吨以上(含50吨)100吨以下的,存储15万元;100吨以上(含100吨)的,存储20万元。新设立的储存、使用单位存储标准不低于5万元。

  生产单位同时有经营、储存、使用的,只按照生产单位收取风险抵押金;经营单位同时有储存、使用的,只按经营单位存储风险抵押金。

  (四)建筑施工:按建筑资质存储,其中,建筑一级资质企业存储100万元;建筑二级资质企业存储50万元;建筑三级资质企业存储30万元。

  第六条 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管理。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的风险抵押金数额,一次性存入指定的代理银行专户。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存、少存或不存风险抵押金。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职工摊派风险抵押金。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当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动用风险抵押金的,风险抵押金自然结转,下年不在增加存储。

  第九条 外埠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综合验收合格后,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办理风险抵押金退还手续。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因关闭、破产等原因停止生产时,由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申请,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退还已缴纳的风险抵押金。

  生产经营单位停止生产时遗留有安全隐患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消除后,方可退还已缴纳的风险抵押金。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产生的抢险、救灾及善后处理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动用风险抵押金的,应当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经财政部门同意。

  因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而动用风险抵押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重新核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存储的风险抵押金数额,并及时告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按照规定补齐。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按照规定按时、足额存储风险抵押金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三条 风险抵押金的管理和使用,接受本级审计机关的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市财政局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